预约体验
400-699-8865
首页
产品
碳+
数据+
ESG+
方案
碳+
节能+
信创+
服务
碳+
数智+
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学习中心
行业报告
万泽碳视角
专家观点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荣誉资质
服务体系
联系我们
碳云
碳+
碳云SaaS
碳云SaaS平台
碳排放
SmartCEMP 碳排放管理平台
碳资产
SmartCAMP碳资产管理平台
碳关税工具
SmartCBAM碳关税填报系统
碳足迹
SmartLCA产品碳足迹管理
碳账户
SmartACCT碳账户智能管理平台
能碳双控
SmartECM 能碳管理平台
碳管理一体机
eCarbon碳管理一体机
数据+
数据中台
OneDMP智能数据中台
数据管理
OneDAM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数据治理
OneDGP数据治理平台
ESG+
ESG数字化
ESG数字化管理平台
碳+
火电
火电双碳数字化解决方案
钢铁
钢铁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电解铝
电解铝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建材
建材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电池
电池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化工
化工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石化
石化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造纸
造纸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园区
零碳园区碳排放管理方案
政府
政府碳账户平台解决方案
交通
交通碳排放管理解决方案
金融
金融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节能+
合同能源管理
EMC合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信创+
信创方案
信创软件解决方案
数据治理
企业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碳+
双碳咨询
碳达峰碳中和咨询服务
碳盘查
企业或组织碳自查
碳披露服务
碳报告信息披露专项咨询服务
全生命周期评价咨询
产品碳足迹咨询与规划服务
企业碳管理咨询
企业碳管理咨询与规划服务
低碳/零碳管理咨询
低碳、零碳管理技术咨询服务
近零碳园区咨询
近零碳园区规划与咨询服务
数智+
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
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与规划服务
数据治理咨询
数据治理咨询与规划服务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标签 -
碳足迹
碳足迹如何计算的?
2024
10-18
在计算碳足迹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探讨了个人、家庭乃至企业日常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然而,要全面评估并减少这一影响,还需深入理解碳足迹计算的精细步骤。
more >
碳足迹与碳排放的区别是什么
2024
10-17
在探讨碳足迹与碳排放这两个概念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与联系。这两个概念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
more >
央行“双碳”重磅意见!
2024
10-1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more >
生态环境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
2024
10-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more >
碳配额收紧,控排企业如何经营管理碳资产?
2024
10-11
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28个碳市场在运行,覆盖了全球55%的GDP、1/3的人口,英国石油、法国电力集团、壳牌等知名能源企业建立了成熟的碳资产管理体系。我国碳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已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覆盖碳排放规模超50亿吨,碳价保持在50元/吨~90元/吨
more >
碳足迹评估方法有哪些
2024
09-30
碳足迹评估方法是衡量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情况,还能指导我们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推动低碳生活和发展。本文将从碳足迹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评估步骤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more >
为什么要做碳足迹
2024
09-27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探讨“为什么要做碳足迹”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碳足迹,作为衡量个人、组织或社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乃至国际合作关系。以下,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做碳足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more >
一图读懂 | 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4
09-26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more >
国家发改委最新“低碳”通知!
2024
09-24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要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more >
国家发改委:“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4
09-2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more >
生态环境部: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完善CCER市场 推动更多方法学出台
2024
09-20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发挥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增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导生态环境部门更好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措施。
more >
绿证可作为替代源!《河北省重点区域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2024
09-19
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规范重点区域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有关政策,我委起草了《河北省重点区域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现将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人士积极献言献策。
more >
城市碳足迹构成
2024
09-13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背景下,城市作为经济活动、人口聚集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其碳足迹的构成与管理成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议题。城市碳足迹,简而言之,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所有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些活动涵盖了能源使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城市碳足迹构成的详细剖析。
more >
碳足迹通常是指什么
2024
09-11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碳足迹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成为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那么,碳足迹通常是指什么呢?本文将从定义、分类、计算方法及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more >
全面绿色转型·专家谈|为什么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
09-10
能源体系含“绿”量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链壮大,新兴产业成新支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下降,重污染天数减少,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more >
重磅!2025 年要完成首次履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4
09-10
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管控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等产生的直接排放。水泥、钢铁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电解铝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 1500 家,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 30 亿吨。
more >
以产品碳足迹管理助推绿色发展
2024
09-02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也有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还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
more >
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2024
08-28
《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等四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
more >
国家发改委:将项目碳排放情况评价纳入节能审查!
2024
08-23
国务院印发《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为落实相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作了修改完善,起草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more >
光明日报 | 徐明、贺克斌: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2024
08-21
8月21日,《光明日报》就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报道,并刊发清华大学徐明教授、贺克斌院士的专家点评文章。文章针对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重要意义、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下为点评文章全文。
more >
首页
上一页
...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
6
页
111
条数据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提交信息
下载报告
在线咨询
电话
预约体验
二维码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