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要继续做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者

发布日期:2023-03-28
关键字:

分 

360截图20230328094141245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应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月25日,在2023(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如是说。

如何责无旁贷做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者,与会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厘清钢铁行业实现“双碳”过程中几个问题

“2022年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钢铁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部署,狠抓降本增效,严控经营风险,努力保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实现了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卢春房表示,新的一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增速深度放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例如钢铁需求规模预测,其准确性对于钢铁行业发展布局、企业重组、产业升级等工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此外,还应深入研究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提升路径、钢铁资源战略储备量和废钢铁利用率、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以及非金属材料发展对钢铁行业的影响等。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我国推进落实“双碳”目标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摸清碳足迹、落实“双碳”责任。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和化学变化。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首先应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住重点排放行业和领域,因业施策、因地制宜、梯次达峰;重视并查清碳足迹,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关联排放一并核算,计算我国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因子”。

二是科技创新和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出重点要求,应尽快建立碳排放、碳足迹的统计监测评价技术体系;应坚持节约优先,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对于各行业已有的一批先进技术,需推广应用产业化;对于一些尚在研发的前沿技术,要加大加快科技创新。

三是注重政策导向,支持落实“双碳”目标。能耗“双控”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碳排放“双控”突出能源结构改善,两个“双控”应并行互补、逐步转换、做好衔接;应健全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建议尽快使“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进场交易;应改进完善绿色产业金融服务;还应密切注意国际动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政策护航全力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发展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处副处长刘峰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以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政策导向为总体原则,将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刘峰说,面临低碳转型挑战,我国钢铁行业应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绿色转型,从三个方面做好参加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一是摸清排放底数。应对行业碳排放现状、减排潜力、企业数据基础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评估,摸清、摸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在各个重点工序环节的排放情况。二是加快制度建设。应配合加快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配额分配方案。三是增强数据管理能力。钢铁企业应不断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和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要高度重视自身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强化控排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充实碳排放管理人员队伍,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类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在企业层面和重点设施层面落实、落细、落地。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看来,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促进行业平稳发展。要切实把稳增长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掘内需市场潜力,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钢材消费升级;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做好生产要素协同和保供稳价,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继续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要守正创新,继承巩固钢铁去产能成功经验,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持续关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新变化,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不断提升钢铁材料保障能力,确保行业供需始终保持动态平衡。三是持续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要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加强兼并重组,建设若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集团,在专业领域形成一批世界先进的领航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四是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全面普及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以及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氢冶金、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攻关示范,实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促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副会长骆铁军指出,如何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融入钢铁行业发展,让会议精神在钢铁行业中落地生根,是当前全行业的重要任务。

在骆铁军看来,首先是产能治理新机制。为此,钢协提出加快创建新发展环境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的建议,目的是使钢铁产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创建新机制的关键是要形成对产能产量有约束作用的行业共识机制,导向优胜劣汰,导向供需平衡,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行业的自律,更迫切期待国家碳排放调控机制早日实施。产能治理解决的是供给侧问题,但需求侧方面同样值得关注。钢协提出启动以“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为主要工作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全面加强上下游领域跨产业合作。一是推进以住宅钢结构为主的推广应用,扩大高强钢、耐候钢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应用。二是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让更高性能的钢铁产品获得更广泛的使用。三是推广应用绿色低碳产品,适应下游绿色低碳消费升级步伐。

“目前长期制约我国钢铁行业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安全问题仍未解决。”骆铁军表示,去年“基石计划”国内铁矿项目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全行业还要继续抓好国内铁素资源的供给。如,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建设;保障现有矿山正常生产;推进有条件的海外铁矿资源加快开发;促进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为电炉钢有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等等。

“碳中和是国家发展战略,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表示,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用户对生态钢铁材料也提出了迫切需求,主要体现在时间紧迫、要求力度大。因此,我国钢铁工业推进落实碳中和迫在眉睫,是关乎行业高质量发展、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议题。以再生钢铁原料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应尽早布局。

毛新平院士分析称,现阶段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仍是世界难题,亟须解决存在残余元素等主要问题。针对再生钢铁原料高质化利用问题的应对策略,首先要在源头从外形、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对废钢进行智能分选,在生产环节实施洁净化冶炼,以无害化连铸-无害化制备加工技术路径获得合格产品等。另外,从产品端分析,应深入研究残余元素赋存状态对材料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提出改善材料服役性能的残余元素调控新思路、新技术。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