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行动 | 企业开展碳管理“四步走”

发布日期:2023-04-07
关键字:

WechatIMG62.png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双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方方面面。基于《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完善标准计量体系”的要求,可以看出,各行业、每个企业在“双碳”进程中都不能置身度外,不仅要在减排降碳科技上下功夫,而且要在碳管理上做功课。

特别是,标准、计量、质量、认证等都和“双碳”目标有关联,所以,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企业这个主力军的作用,把企业质量管理与“双碳”挂钩,推广“碳知识普及、碳核查、产品碳足迹追踪、碳管理体系认证”这一企业“双碳四步管理模式”,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碳管理方面认识尚有不足,尤其是缺少有效的碳管理工具,以及先进的管理思路、成形的管理体系和可借鉴的经验。因此,许多企业碳管理尚没有启动,或仍停留在初期阶段。

国内企业碳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少专门的碳管理部门,由此产生碳管理事务归口不清、流程不畅等问题。

第二,专业人员缺失,填报结果可信度存疑。欠缺专业性,数据质量就无法保障。

第三,企业碳管理标准不健全和计量不准,导致检测结果收集困难,影响碳核算。

第四,企业碳核算的边界不明确,未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也就谈不上碳认证。

其实,企业一直在质量管理上做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新发展阶段,企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不考虑碳管理。那么,能否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嫁接企业碳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一条积极可行的现实路径。

基于以上问题,这里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达成共识,形成文化。

把“双碳”纳入企业质量管理战略之中,明确企业“双碳”目标。把“双碳”文化与企业质量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

可以在企业中设立与企业首席质量官对等的“首席碳管员”,最好是企业首席质量官同时担任“首席碳管员”,工作可同步进行。

二是,明确标准,开展核查。

目标具体化就是指标。指标要有标准,才可计量。

目前,“双碳”的主体标准多为国外标准。2014年4月,我国成立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委员会(SAC/TC 548),提出了相关标准。

但是,企业如何结合单位实际,执行相关标准尚需进一步明晰。

三是,追踪足迹,过程管理。

“双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一个企业内部必须的功能。

要转变一些企业只是零零碎碎地针对几个产品的碳足迹追踪的肤浅认识,要把碳足迹追踪渗透到企业产品生产和采供的全过程,管控各环节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真正把“双碳”落到实处。

四是,完善体系,积极认证。

目前,《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并不能全部覆盖“双碳”领域,应执行针对企业的“双碳”管理体系。同时,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评价,需要发挥检测和认证的作用。

碳标签已越来越为社会所认知,所以,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碳管理职责,并积极开展碳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应该看到,在国家标准委已有的基础上,国家“双碳”计量产业中心、国家“双碳”产品质检中心已经开展了总体谋划工作。新时代,企业要在完善“双碳”管理体系标准基础上,学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推广体系认证,并且将“双碳”作为多项工作的前置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双碳”管理水平。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企业碳管理人才的缺乏或力量不足,所以,一方面是积极培养企业自己的“双碳”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借力外部的涉碳服务机构

“双碳”工作的开展,要结合目前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摸索出一条“中国企业双碳之路”。企业质量管理以前非常重视质量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双碳”之路上,也要继续强化碳信息管理功能,用数字化赋能“双碳”管理工作。


编辑:李晓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杜栋,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与信息,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