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发布日期:2025-09-17
关键字:

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也有价格、可以交易。

2013年起,中国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碳市场已成为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碳市场进入2.0时代,将推动全国碳市场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


企业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碳市场里买卖什么?从营造红树林,到建设海上风电……企业等减排主体的贡献份额被量化、交易,既可选择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也可选择购买配额填补缺口,从而以更低的社会成本达成总体减排目标。

碳市场一头牵着减碳目标,一头连着经济增长,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减碳进程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芹说。

据介绍,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自愿两个市场共同构成:一是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常被称作强制碳市场2021年建成启动二是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通常被称作自愿碳市场2024年建成启动。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为补充,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


这两个市场有多大?

看强制碳市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纳入强制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超2000家,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截至今年822日,强制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看自愿碳市场——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截至今年822日,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

碳市场对重点行业的覆盖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在此前纳入发电行业基础上,今年强制碳市场又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专家预计,相关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将通过更大程度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原材料替代、开发数字化管控等众多绿色工艺技术,发展形成新的绿色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拥有发达的钢铁、火电等产业体系,控排企业减排潜力大,今年有400余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我们去年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获得收益7700余万元,今年又将收益投入新节能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德介绍,这几年,该公司完成了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项目,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累计供电煤耗较2020年降低5.5/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0300吨。

为帮助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河北对重点排放单位集中开展了碳减排专项服务行动,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从细化管理机制、实化数据质控、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帮助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让企业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制度体系初步建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严刚说。


做大强制、自愿两个碳市场

如何让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