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双碳十大纪事

发布日期:2025-01-08

2024年,双碳目标浪潮持续翻涌,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和日常图景。回望这一年,碳交易市场风云变幻,碳计量技术突飞猛进,碳金融领域的大幕徐徐拉开,一系列重量级政策接连出台。小谭笔记的编辑挑选了其中的十件大事,它们犹如璀璨的里程碑,更像是一串坚实的足迹,生动展现了中国向低碳未来迈进的坚定步伐。此刻,让我们共同回顾。

 

01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启动

 

202310月,生态环境部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规章,随之,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大门正式开启。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了该市场的首笔交易,具有里程碑意义。

 

CCER,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的又一重量级政策举措,不仅为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指明了方向,还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对于高排放企业而言,CCER提供了履行强制减排任务的弹性空间,同时也推动了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

 

02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该条例针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交易活动及相关环节制定了规范性框架,成为支撑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基础性文件。它清晰地界定了碳排放权交易所涵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以及适用行业范畴,并强化了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的监管力度。

 

此条例为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利于强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管控,加速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并确保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健有序地运行。

 

03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该方案清晰设定了至2025年、十五五期间及碳达峰之后三个关键阶段的工作目标,并提出构建和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与管理机制,涵盖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及产品碳足迹等多个维度。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碳排放相关规划制度、确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探索重点行业碳排放预警与管控新机制、升级企业节能降碳管理体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估、加速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

 

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同时,它们将有助于深化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增强计量、统计、监测能力,激励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强化碳排放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转型迈进。

 

04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 年)》

 

明确了近两年目标,计划在2024年推出70项与碳排放相关的国家标准,而2025年的重点是完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的标准框架,并在关键计量技术上实现突破。这些举措旨在为双碳目标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确保碳排放能够被精确量化,从而为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它们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将碳排放管控融入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管理,并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同时,这些措施还将激发碳计量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相关仪器的研发。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标准互认,也将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05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

 

生态环境部主导制定了基于ISO14067的标准,明确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畴、基本原则及量化手段,界定了产品核算的基本准则与步骤,详细规划了量化方法的实施阶段及生命周期考量,并设定了报告规范。此标准填补了国内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方面的空白,为各方在编制特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时提供了明确指导。它有助于全面掌握产品碳排放状况,挖掘企业和产业链在节能降碳方面的潜力,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产品的低碳竞争力。

 

06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及核算与报告指南

旨在于迅速将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碳排放管控。此举强化了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碳减排要求,激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速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对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07发布《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为双碳目标达成提供坚实金融支撑,促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并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08我国首部《能源法》发布

 

着重于确保能源安全、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优化传统能源结构,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09我国积极响应COP29

 

会上,丁薛祥强调,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且2035年的新国家自主贡献将全面覆盖经济各领域及所有温室气体类型,不限于二氧化碳。他呼吁发达国家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移力度,并期望COP29能设定更有力的新资金目标,为全球气候行动下一阶段注入信心和保障,明确2035年前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中国愿意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共建一个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新体系。

 

10、CCER重启后首个登记项目

 

标志着新的CCER正式迈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带来了新动力,对推动该市场的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此举有助于构建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全国碳市场体系。这一进展向市场参与者释放了积极信号,增强了各方对CCER项目的信心,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关注并投身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中,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张和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