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管理,不只是环保战略

发布日期:2024-09-05

一、何为“双碳”?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实现碳达峰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为何“双碳”?

在十四五规划中,能源与环境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展现出中国对于实现碳中和的决心与魄力。但不少人都有疑惑,环保问题如何一跃进入国家战略位置呢,本次,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解读。

1.弯道超车,构建全球竞争力

英美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一跃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可以说,主导工业革命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抢占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砝码。

如今,化石能源不断消耗并带来了重大环境问题,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双碳”战略不仅仅只是应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助力中国将经济推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实现弯道超车绝佳机会。

2.中国经济的内在需求

从能源主要品种进口消费来看,除电力基本稳定,其余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新冠疫情对国际社会经济产生的冲击和俄乌为代表的政治环境波荡来看,启动能源资源内循环发展,保障稳定国内能源供需是很有必要的。而面对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与环境影响问题,发展绿色新能源才是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全球难得的政策与利益一致点


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等频发事件,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减少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我国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是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生态负责的决心与担当。

下载 (4).jpg

三、我国碳排放源头行业结构


探其根源,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我国是高耗能、高碳能源结构和高碳产业结构,刻不容缓的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来说既是产业升级的压力也是动力。


在碳排放量结构方面,目前发电已成为我国的高碳排放占比最高的部门。除此之外,工业、交通运输也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控制煤炭能源消费,加速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减污降碳与绿色能源稳步研用更替,将有力有序有效支撑做好“双碳”工作。


四、碳中和的探索


目前全球实现碳达峰国家一共54个,大部分承诺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以欧盟、美国与日本为例,转型时间分别有71年、43年、42年。而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不足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完成“碳中和”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绿色能源发展将是我们迈向“碳中和”道路的重要倚仗。


数研院认为,要想有针对性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就要监测核算清楚“谁在排放、排放多少”。从大数据角度出发,可通过建立双碳数据库,综合遥感监测法、设备监测法和数据核算法三种双碳核算方法,形成联合校准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动化运行监测平台,开展双碳达标监测、双碳产业规划、环境经济协同分析、双碳相关咨询服务等,以辅助高碳排放行业平稳度过转型阵痛期,并为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打好碳核算基础。


要想弯道超车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能源转型。从目前的新能源发展方向来看,清洁电力预计将成为能源系统的配置中枢。供给侧以风、水、核、太阳能为主,通过特高压技术提升解决电力输送及成本问题,配合锂电池储存技术克服储存的障碍。同时,加大新能源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与延伸,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双赢格局。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