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账户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浅析

发布日期:2024-04-26

2023年,我国不断加快探索碳账户的步伐,多地开始布局碳账户建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提出:“建立碳账户,实际就是建立每一届政府、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在减碳方面的责任,对排碳和减碳的数量进行核算,为下一步开展市场交易、推动碳中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明确各相关主体减碳责任,能让国家层面的碳中和以及绿色发展的目标通过各相关主体把减碳责任分解落地,推动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文章从碳账户理念出发,剖析我国碳账户发展现状,列举我国碳账户成功运行的城市案例,从欧美国家的碳账户中汲取经验,探索我国碳账户发展问题,展望未来碳账户的发展方向。


01 碳账户理念

碳账户通常指记录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账户,主要包括个人碳账户和企业碳账户两类。通过碳账户计算出账户主体采取某种绿色低碳行为时的碳减排量,可与其征信结合,实现多种用途。用以界定各社会主体的低碳贡献、减碳责任和碳排放权边界的数据治理工具。例如纳入绿色信用评级,据此实施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或者依法依规将碳减排量在碳市场出售交易,获取一定经济收益等。


02 我国碳账户发展现状

个人碳账户: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作为消费端碳减排的有力手段和途径碳普惠制度被大众所熟知,与碳普惠制度相似,从2015年至今,个人碳账户经过多年实战经验,成了消费端碳减排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形式。像网上国网APP中的碳e宝、淘宝APP中的88碳账户、支付宝APP中的蚂蚁金服等都属于我国个人碳账户的实践。

个人碳账户通过监测个人碳排放或有效碳减排数据,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监管个人碳排放或者实现碳减排数据权益兑换,最终实现个人碳管理的账户体系。

个人碳账户建立意义在于让公众了解并摸清自身的碳排放/碳减排状况,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量化依据;让消费侧的减碳场景更加丰富完整以及个体的力量融入“双碳”目标,让减碳更有力。

下载 (1).jpg

企业碳账户:

目前的企业碳账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可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用于碳排放权交易和清算的交易所碳账户,通过日常交易实现清缴履约,也可通过自愿购买经国家或主管部门认定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实现自身的碳抵消;另一类,各地也在积极建设非交易用途的企业碳账户,这类碳账户能够记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碳排放边界,通过指标计算提供评价,可作为识别绿色经济主体、引导产融对接的工具,帮助金融机构引导绿色资金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企业的减排行为。



企业碳账户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应用于金融场景,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碳账户评价结果精准识别企业节能减碳效果并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03 我国碳账户实践案例

从2017年获得首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至今,浙江省衢州市的绿色金融改革不断升级,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账户体系,覆盖了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六大领域。衢州市通过信息技术革新,创新构建了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



此外,衢州市还以“林业碳账户+”为特色,构建“碳汇空间规划—碳汇项目开发—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林碳应用—收益反哺”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形成“一平台、一本账、三场景、一体系”的建设模式,将林业碳账户建设为林业碳汇数智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衢州路径”

青海省碳账户大力支持金融创新,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的“高频碳排放监测平台”和“绿电溯源平台”,按照“以电算能—以能算碳”逻辑核算企业的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等数据,基于区块链技术追溯企业绿电使用占比,为企业建立包含多维碳排放数据的碳账户,实现了数据准确、核算科学、动态更新,保障金融机构支持对象的准确切入,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还有像中信、浦发、平安等多家银行与银联合作,依托于各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开发碳账户体系,与银联实现碳账户互通。银联通过探索碳账户的互联、互通、互认,基于银联网络内出行、餐饮、文旅、零售、教育、医疗、财税等丰富的绿色消费场景,并结合银行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绿色消费。


04 国外碳账户发展情况及应用模式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早已有了“碳税”、 “碳交易”等概念,个人碳账户的试点也较早,运作体系较为成熟。但国外个人碳账户平台多为慈善公益性质,官方直接出台的相关政策较少。例如英国,在2017 年的威尔士议会上,通过了对个人碳账户试点是否可行、考虑实行 “碳信用”个人限额的决议。该计划可能采取碳信用卡的形式,将为使用低于个人排放权的个人提供一定财政激励,且剩余的碳信用额度都可以在碳市场上交易。


05 我国碳账户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端:

现阶段建设企业碳账户主要在于摸清家底、做好企业碳排放量及减排项目的核算统计。虽然全国碳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仍可以探索利用碳数据赋能绿色金融,例如衢州人民银行指导的碳征信制度,通过碳数据对企业分层贴标,并据此为企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政策,从而促进企业端减排。

个人端:

目前我国碳市场个人无法参与其中,个人的减碳行为无法形成碳排放权,无法实现其中的价值,更无法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中。因此,个人碳账户的推广使用,可以将个人碳减排行为与碳账户额度衔接的形式,引导消费者在消费决策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绿色消费,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地市碳普惠方法学、机制的逐渐完善和碳计量技术手段的升级,个人低碳行为累计的碳减排量交易指日可待。

另外,应当采用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以及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才能让碳排放这笔账越理越清晰,也使企业与个人手上的碳账户激发其绿色活力。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