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4项新CCER方法学来了!这些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发布日期:2025-08-18
关键字:

1.png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将迎来第三次扩容时刻。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4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这标志着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迎来第三批方法学征求意见。


这批方法学聚焦生物质能源利用和油气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涵盖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以及海上油田伴生气、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的回收利用。


征求意见期至8月31日结束,此举进一步完善了CCER的项目方法学体系。


自2023年首批方法学发布以来,CCER机制逐步成熟,推动了碳汇、可再生能源、节能等领域的发展。


此次第三批方法学的推出,体现了国家对“难减排”领域的关注,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油气行业甲烷逸散控制。这将为相关行业注入新活力,同时影响全国碳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


第三批方法学有哪些主要内容,可开发CCER规模有多大?对行业有什么具体影响?受益主体有哪些?

2.png


一、第三批CCER方法学包括哪些内容


CCER方法学是项目开发的核心框架,用于规范减排量的计算、监测和核证,确保减排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自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方法学体系逐步构建,优先选择技术成熟、额外性强、监管便利的领域。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首批四项CCER方法学,聚焦碳汇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


首批方法学强调“精品路线”,优先绿色低碳技术,总潜在减排量巨大。例如,海上风电已成为CCER最大项目领域之一,截至2025年,已有多个项目登记,累计减排量超千万吨。这些方法学规范了项目流程,进一步明确了碳汇项目开发要求,包括设计、实施、审定和核查。


2025年1月3日,第二批两项方法学发布,扩展到节能和工业气体利用领域,包括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

第二批方法学在技术复杂性上提升,关注“难减排”工业过程,如瓦斯利用平均利用率不足30%的痛点。截至2025年3月,首批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涉及9个项目、约948万吨CO₂e,标志着CCER交易重启。


前两批方法学共六项,覆盖碳汇、可再生能源、节能和瓦斯利用,体现了CCER从基础到精细化的演进。


第三批四项方法学新增生物质能源和油气甲烷回收领域,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方法学全文及编制说明已在生态环境部官网“意见征集”栏目公开。以下逐一梳理:


1.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

  • 适用范围:适用于利用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稻壳、树根、椰壳等)进行并网发电或热电联产的项目。锅炉类型限于直燃式生物质锅炉,不包括气化多联产锅炉。原料必须纯生物质,禁止掺烧煤炭、畜禽粪便或其他物质。项目需全电量并网,不允许离网自用或隔墙售电。适用于2012年11月8日后投运的项目。

  • 减排计算:基准线为化石燃料发电和热供应情景,减排量基于上网电量、热供应量和电网/热网排放因子。监测包括燃料消耗、发电量和热输出。额外性通过投资壁垒或常见实践证明。

  • 关键点:解决农业废弃物露天焚烧问题(如我国每年大量花生壳被焚烧),提升能源效率(热电联产效率可达60.2%,远高于纯发电的20.6%)。不包括纯供热项目,因其额外性不足(许多南方项目已通过供热盈利)。该方法学推动民营生物质电厂发展,涵盖约500多家电厂。


    2.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

    • 适用范围:针对海上油田开采过程中伴生气的回收利用,如压缩、液化或发电。基准线为直接焚烧排空,减排重点为甲烷(温室效应数十倍于CO₂)。无规模上限,但需证明额外性。

    • 减排计算:基于回收气量、成分分析和排放因子。监测包括气体流量和组成。

    • 关键点:覆盖海上油气全场景,适用于“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项目。强调技术成熟,避免双重计算。


      3.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


    • 适用范围:适用于陆上气田试采阶段的放喷气回收,如净化或利用。基准线为焚烧排空,无规模限制。

    • 减排计算:类似海上方法,重点监测甲烷含量和回收效率。

    • 关键点:针对非常规排放源,解决“浓度低、收集难”瓶颈。潜在项目多为央企主导。


    4.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

    • 适用范围:针对陆上油田低气量(日处理≤3万立方米)伴生气的回收。基准线为焚烧排空,规模限制避免大型项目垄断。

    • 减排计算:基于气量和成分,额外性通过成本分析证明。

    • 关键点:限制规模以平衡收益,惠及中小型排放源。总体减排规模较小,但强化甲烷管理。

    第三批方法学延续“精品路线”,技术精细化程度更高,针对性强。与前两批相比,它关注能源逸散和生物质利用,体现了CCER对农业、油气等“难减排”领域的倾斜。


    二、第三批方法学的减排产量分析及其对CEA的影响

    减排产量的估算

    第三批方法学的减排潜力基于编制说明中的“可实现量级”,结合当前已建项目和2030年展望。以下数据来源于方法学编制说明和行业分析:

    •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当前年减排量约2400万吨CO₂,2030年可增至约5000万吨。这得益于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1709万千瓦,发电量约1080亿千瓦时,电厂约570-850座。以30MW热电联产项目为例,年上网电量1.5亿度、供热80万GJ,CCER约15万吨。按0.7tCCER/MWh计算,市场空间超3500万吨/年,加上供热可超4000万吨/年,或超过海上风电成为最大CCER领域。

    •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当前年减排量约40万吨,2030年约120万吨。规模无上限,但体量有限。

    •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当前约80万吨,2030年约210万吨。规模限3万m³/天,极限减排2.5万吨/项目。

    •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当前约65万吨,2030年约155万吨。无规模限,但基准线为焚烧,减排量受甲烷含量影响。

    四项合计:当前约2585万吨/年,2030年约5485万吨/年。其中生物质占比超90%,油气三项合计约185万吨/年(当前)、485万吨/年(2030年)。实际签发量取决于项目申报、审定周期和合规成本,不是所有潜力都会兑现。基准线设置(如焚烧排空)降低了油气减排规模,避免过度供给。


    对全国碳市场价格(CEA)的影响


    全国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等,排放规模超80亿吨。CEA是强制配额交易,CCER可抵销5%清缴上限(理论需求约4亿吨/年)。CCER对CEA是“有上限的替代品”:当CCER价低于CEA时,企业转向CCER,压低CEA需求;反之,替代弱。

    当前CEA价格约71.5-71.7元/吨,CCER成交均价高于CEA(2025年3月首批新CCER登记948万吨后,价差倒挂)。第三批方法学的供给增量将影响这一动态。

    • 短期影响(征求意见期至定稿前后)以预期驱动,现货影响有限。新增CCER需经申报、核查、登记等环节,今年不会涌入。CEA价格更多受配额分配、履约节奏主导,无量化冲击。

    • 中期影响(落地后1-2年):温和偏空。当前2585万吨供给远低于4亿吨需求上限,但若生物质项目快速签发,CCER价格可能回落低于CEA,在履约期形成“替代上限”,抑制CEA上行或施加下行压力。油气项目规模小,影响次要。

    • 长期影响(至2030年):取决于签发vs.配额收紧赛跑。若5485万吨顺利兑现且配额缺口收紧慢,CEA承压概率升;反之,需求消化增量,价格下行有限。CCER质量要求(如严规范、避免双重计算)抬高门槛,签发节奏为主约束。今年CCER高于CEA价差表明,短期替代激励弱;若生物质带来更多供给,价差逆转将放大影响。

    总体,影响有限但偏空。观察要点:定稿差异、首批签发量、价差变化


    三、对行业的影响及受益主体


    第三批方法学将显著影响生物质发电、油气和相关产业链,注入经济激励,推动绿色转型。受益行业包括能源、农业、央企等。

    1.生物质发电行业的转机

    生物质发电长期亏损,受补贴拖欠、燃料成本波动困扰(全国500多家民营电厂多为民营)。新方法学提供CCER收益路径:

    • 经济影响:以30MW项目为例,年CCER收益约1500万元(按100元/吨),相当于救命稻草。投资回收期缩短至4.2年(20kWe系统,年运行4000小时)。热电联产效率高,成本降至0.05美元/kWh,比柴油低67%。

    • 环境影响: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如21万吨花生壳避免焚烧),减少露天焚烧排放。原料收集半径控制,提升供应链效率。

    • 受益主体:民营生物质电厂(东北、华北平原密集),碳资产开发企业。项目需符合纯生物质、全并网要求,老项目(2012年前)无资格。新建项目将加速,装机容量或翻番。

    然而,掺烧禁令和联网要求筛选项目,纯供热排除在外。整体,行业迎来重大机遇,预计减排从2400万吨增至5000万吨。


    2.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提升

    油气开采伴生气回收面临“低浓度、高成本”瓶颈,利用率低(低浓度瓦斯<30%)。新方法学覆盖海陆场景,直指甲烷逸散(效应数十倍CO₂):

    • 经济影响:通过CCER弥补投资,中小型项目(如日3万m³内)经济性提升。规模限避免央企垄断,团结中小企业。但基准线为焚烧,减排量小(极限2.5万吨/项目),赚大钱难。

    • 环境影响:全覆盖试气、放喷等环节,强化甲烷管理。预计合计减排从185万吨增至485万吨。

    • 受益主体: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受规模限影响不大。中石油布局地热、碳减排公司;中石化组建中碳众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中小油气企业受益低气量项目。

    方法学为央企量身定制,但限制确保公平。呼声高的畜禽粪便沼气落空,畜牧业暂无机遇。


    3.跨行业联动影响

    • 农业与环保:生物质方法学间接惠及农民,废弃物变资源,减少焚烧污染。

    • 碳交易与金融:CCER供给增,金融机构通过交易寻找增长点。碳圈关注因CEA不活跃,CCER成替代。

    • 政策意义:延续精品路线,扶持民营企业,体现国家对难减排领域的倾斜。未来或扩展畜禽沼气、地热等。

    结语

    第三批CCER方法学的征求意见,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里程碑。它不仅完善方法学体系,还为生物质和油气行业注入活力。减排潜力巨大,但对CEA影响温和,取决于供给节奏。展望未来,这一政策将加速绿色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