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能源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方案,以系统性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为青藏高原地区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能源结构转型与气候适应需求叠加压力。作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核心区域,四川青藏高原正加速推进“水光风互补”基地建设,但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也面临气候适应性挑战。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能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免疫力”,成为方案编制的核心命题。
方案要求推动电源项目场址选择避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重大风险区,科学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梯级,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加快建设水光风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增强电力综合智能调度能力。“在电网侧,针对输电网络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痛点,方案提出优化电力外送通道布局,加强骨干电网架构建设,主动规避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全面增强电网的抗冰冻、抗冲击及稳定运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