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后,能源的工作可能都要对碳做一次

发布日期:2025-03-17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能耗双控的收官之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干字当头 奋发有为 扎实推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也有同样的提法。那“十五五”能耗双控会怎么变化?


01 控能耗 VS 控排放



一个经济社会系统(地区或企业),投入能源后获得产出(GDP或产值),同时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碳排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消费中绝大部分是化石能源(据查,1990年非化石能源产量0.5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9.87亿吨标煤,即化石能源占比约95%),污染治理措施没有现在完善,排放和能源消费量是强相关,控制能源使用是控制排放的重要手段。
image.png
之后形势有较大变化,发电过程基本不产生排放的非化石能源比例越来越高(2024年达到18.9%),控能耗和控排放相关性逐步下降。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对直接产生负面影响的排放、尤其是碳排放的直接管控越来越有必要。二十大报告中的提法“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没有强调节能,“十四五”期间多个重要场合和文件中提到了“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前几年的“新增可再生能源不计入能耗总量控制”是一种过渡手段。(相关文章:节能、减污、降碳,有什么区别?



02 控排放包含控能耗



“十五五”还会不会做能耗双控?我认为很大可能会延续下去,因为控制碳排放的措施包含了控制能耗,而节能还有一定的空间。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规模因素、效率因素、结构因素三类(参考:企业组织温室气体排放为什么分成三个范围?)。节约能源可以通过控制规模因素和效率因素实现,比如避免浪费、降低单耗。碳减排还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但这不属于节能范畴,所以减碳包含了节能。

根据分析研究(浅析中国能源使用效率水平现状及差异—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对比),我国单位GDP能耗相比发达国家还是明显偏高,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所以节能仍然是减碳的重要措施,节能工作还要持续开展。
image.png

03 节能做什么,降碳可能也要做什么?



现在正在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降碳还是大主题。基于节能和降碳的紧密关系,这个双控转变的具体落地体现,可能是节能的相关工作要对碳排放都对应做一遍。以下从地区、项目、组织、产品层面列举一部分,欢迎指正:


能源规划/考核 VS 碳排放规划/考核:地区要对能源总量和强度指标制定五年规划期的目标和接受考核;根据2024年国办《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以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将成为更重要的规划和考核指标。


节能评估 VS 碳排放评价:节能评估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关于碳排放评价,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已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2023年发改委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要求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估,《方案》提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


能源审计 VS 碳审计(碳核查):能源审计是对能源及其设施的事先设计及事后管理与节约所进行的审计,可加强能耗数据的透明化和精细化;对应碳排放,也可以做碳审计,而目前类似碳审计的就是碳核查,包括碳市场的核查和根据ISO 14064-1等标准的核查。


能源管理体系 VS 碳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针对能源形成的管理体系;碳相关的管理体系也出现了一些团体标准,国家标准《温室气体管理体系 要求》正在征求意见中,《方案》也有企业碳排放管理的内容。


能效标识 VS 碳标识:能效标识是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根据《方案》,碳标识认证制度将逐步建立,今年年初已开展10项产品的碳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未来市面上可能陆续出现一些打上碳标签的产品。



以上很多碳的工作都已经在开展。节能改造、能源服务(如合同能源服务、能源托管)、能源计量、节能量审核等等,未来是不是也有对应的碳排放管控工作?



预约体验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立即
咨询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99-8865
在线咨询 微信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预约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