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刊登截图
01
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表现并不足以反映其潜力,未来还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在进入碳市场的配额方面,目前的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是电力行业,这部分虽然属于碳排放最大,也是需要最优先考虑的部分,但是在其他生产制造领域,碳排放也不容忽视。后续必然会扩大准入行业,从而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预计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第二,碳市场交易率和交易量将大幅提升,并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还不高,交易率不到4%,与欧盟碳交易市场超过400%的交易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也显示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潜力。我国碳交易市场交易率较低,一是因为进入碳市场的行业较少,目前只有燃煤电厂一个行业,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依赖于交易主体之间的碳减排成本差异,只有较多行业进入,才能增加减排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二是因为我国碳市场金融化不足,还没有发挥好金融推动扩大交易范围和交易额,调动市场活跃度的能力。目前我国碳市场基本还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比如,碳期货等衍生产品还没有开展。随着我国进入碳市场的行业增多,碳市场金融化逐渐成熟,我国的碳市场交易率和成交额将大幅提升。2021年欧盟的年度交易额就达到了6830亿欧元,等值4.7万亿元人民币,但其进入交易系统的排放量仅为14亿吨。我国八大行业加入后,进入碳市场的配额总量将达到70亿吨,是欧盟的5倍,如果我国的碳市场活跃度提升后,年度交易额有望突破23万亿元人民币。
第三,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类型和产品将更加完善,形成以全国强制性碳交易市场为主体、自愿碳减排市场和碳普惠交易为补充的综合发展体系。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是供给与需求互动的结果。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市场,是满足大型排放源减排交易的需求,但是,中小型减碳项目,其减碳产生的环境效益也需要获得合理的回报,才能解决因为外部性激励不足导致的减排供给缺乏的问题。这时候,自愿碳减排市场就可以弥补强制性碳减排市场的空缺部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广大居民的绿色消费激励必不可少,此时,各种类型的碳普惠交易平台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居民参加碳交易的需求。所以,随着碳减排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发展,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类型和产品将会更加完善,更加多样化。
02
碳市场的运作,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与减碳的双赢,至关重要。目前碳中和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仅靠财政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低碳技术碳减排项目目前普遍经济强度较弱,风险较高,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不足。
运用碳交易市场,可以有效地增加碳减排项目收益,帮助其增加市场竞争力,挤出高碳产业,实现低碳绿色技术对高碳设备的替代。以北京公交集团为例,该公司于2016年被纳入碳市场管理,积极推进低碳排放的电动车、天然气车替代高碳排放的柴油车。与2016年相比,该公司2020年柴油消耗量下降近60%,碳排放强度下降了11%以上。2018年起,该公司碳排放配额开始富余。2020年富余3.9万吨碳排放配额,获得市场收益270余万元,为绿色交通转型增加了项目收益。
碳市场还可以通过碳配额回购等方式实现增强企业收益的作用。如2016年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国金”)和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远意通”)实现一笔回购融资协议的签约,融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华远意通向招银国金出售配额,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约定价格回购所售配额,从而获得了短期资金融通。这既增加碳市场的活跃度和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提升了企业碳资产管理的能力,可以减轻实体企业运营负担,提升节能减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社会对碳配额资产价值的认可,让金融创新更好服务于北京市的节能减碳和实体经济发展。
各类自愿减排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减碳项目环境效益的资本化,增加减碳项目市场收益,帮助低碳零碳技术拓展市场。清洁能源发电、绿色建筑等项目均可开发成为自愿碳减排项目,产生经认证的碳减排量,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标准(CCER)开发的自愿碳减排项目,按照目前全国碳市场价格60元/吨的情况下估算,能够提升项目收入5%-10%左右,具有可观的项目增强收益。
各类国际碳减排标准也纳入我国市场,为碳减排项目引入国际资金。2021年,郑州市地热供热系统引入了基于地热能的空间供热系统,实现郑州市一系列新建住宅建筑的冬季供热,取代了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该项目可为88.13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楼提供地热,总供热负荷为440.65兆瓦,减排信用额将使用地热能而不是燃烧化石燃料进行空间供暖。该项目获得国际自愿减排黄金标准认证,减排计入期为5年,经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43.53万吨,企业因此获得了8342.12万元的卖碳收益。
我认为,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很值得我们借鉴。欧盟碳市场在2005年建立之初,也遇到了很多波折和困境,碳价波动剧烈,甚至下跌接近零,交易率低市场活跃度低。但是,经过了17年的发展完善,欧盟碳市场年度交易额已达到了4.7万亿元人民币,不仅在碳减排碳中和方面实现了很高的环境绩效,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欧元的国际化水平。也就是说,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在碳交易市场建立和推进之初,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我们是不是在做经济与环境的选择题,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给我们最大的国际经验是,完善的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因为是用市场的手段,帮助低碳技术挤出传统高碳技术,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在这种逐渐的挤出和替代中,市场中的总资源并没有减少,只是在碳交易市场的作用下,由高碳行业转移到低碳甚至零碳行业,在这一转移中,就业率和GDP并没有减少和下降,反而会因为新兴低碳行业较强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而提升了就业率,促进了GDP的增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蓝虹(蓝虹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与信息,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